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市场动态 >  市场热点 >
快捷导航>> 市场热点 政策导向 商机观察

碳中和热点 | 杜祥琬院士:碳中和是里程碑不是终点,实现“双碳”目标有八个抓手

编辑:admin 文章类型:市场热点 发布于2023-09-23 23:12:54 共91人阅读 分享到
文章导读

9月19日-20日,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在9月19日举行的“高层论坛01:‘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机遇与使命”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发表了题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演讲。...

undefined

 编辑 | 森序

 

9月19日-20日,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在9月19日举行的“高层论坛01:‘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机遇与使命”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发表了题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演讲。

 

演讲主要内容

 “双碳”战略的提出,宣告了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繁荣。二十大报告里讲到,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这句话非常重要,说明我们能源资源禀赋里,有可立的,有需要立的,要先立后破。
 

首先是基本判断和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价值体系。就像习总书记所说,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自己要做,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以碳达峰、碳中和来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国内的需要还是全球的情况来看,我们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保持战略定力。

 

第二,认识到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存在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困难和挑战。以2020年数据为例,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1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大约27%;二氧化碳排放量有116亿吨,其中能源活动排放量101亿吨,占全球能源活动排放量的30%左右。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高排放国家的行列。将以上数据换成人均来看,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大于10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7吨。这些都已明显高于全球人均水平,超过了英法等发达国家。我国能源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综合效率偏低,这三个问题很突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预留了约30年时间,明显短于发达国家的50年到70年。所以,我们经济社会和能源转型,也就是绿色低碳转型,必须用更快的加速度,挑战会更艰巨。

 

第三,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实现高质量的碳达峰和如期的碳中和。在碳达峰这一步,要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的原则,鼓励已经碳达峰的地区不再增长,而排放处于平台期和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要尽早实现碳达峰,像钢铁、水泥等已经趋于饱和的行业要率先碳达峰。在这个基础上积极采取降碳脱碳、碳移除技术,这样到2060年我们是有可能实现碳达峰。根据中国工程院讨论结果来看,到那时,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望降到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控制在大约20亿吨。到那时,碳移除技术首先是森林碳汇技术能力也可以达到约26亿吨,这样基本上能够实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有8个战略,分别是节约提效优先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再电气化战略、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固碳战略、数字化战略、国际合作战略。

 

具体看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有八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是产业结构调整。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很重要,经济要积极发展,但是碳排放可以不再增长,脱钩的拐点就是碳达峰。为此,我们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

 

第二个抓手是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为此首先中国要坚持节能、提效双能驱动,继续推动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的下降,既要节能提效,也要安全平稳地由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非化石能源占比要从现在约20%提升至2060年约80%。

 

第三个抓手是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并行不悖。能源转型要先立后破,我们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稳妥推进煤电减量,来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除了发电之外,还要能够调峰。同时还要发展储能,来处理新能源消纳和稳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消纳新能源。
 

第四个抓手是做好新能源电力系统。要多能互补,要“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同时要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与各种商业化的储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系统必须同时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三个目标,使“不可能三角”变为可能,这才是高质量的能源系统。

 

第五个抓手是通过产能控制、工艺升级、能效提升、能源替代,使工业领域有序实现碳中和。工业部门分析,有望在2025年左右整体实现达峰,峰值大约79亿吨,我们已经趋于饱和的钢铁水泥行业,“十四五”期间可以实现碳达峰。同时,到2060年以后,可以实现深度减排,通过工艺替代升级、电气化达到深度减排。工业领域到2060年直接碳排放可以降到5亿吨,随后通过CCUS技术解决这些碳排放。

 

第六个抓手是交通工具如何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使用燃料替代。现在新能源车逐渐替代燃油车,通过能效提升、结构优化等方式,到2030年至2035年碳达峰,到2060年碳排放可以控制到2亿吨至7亿吨。具体而言,交通运输工具中,现在乘用车已经在逐步走向电动车,2050年大概能基本实现电动化。商用车方面,2030年,电动商用车销售量要达到10%,到2060年实现载重汽车电动化。同时,要推动铁路电气化,但航空目前来看难以电动化。

 

第七个抓手是碳移除技术。根据计算,到2060年全国还会有26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碳移除技术主要就是林业碳汇以及CCUS、CCS技术。

 

由于中国碳排放量基数大,碳排放到碳中和时间短,必须要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的碳中和。其中,能源领域有绿氢技术、高效太阳能技术、可再生合成燃料、新型储能技术等,还有液体阳光、绿色甲醇、超导电缆,以及智能电网等,电网随着能源本身的革命也会走向智能电网。工业部门中,有氢冶金、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包括工业数字化进步也非常重要;交通部门中的技术需要更新,包括规模化的碳移除技术等。

 

第八个抓手加强合作,融合创新。我们为了“双碳”目标,还必须健全低碳技术的标准体系,并且发展相应的数据中心。需要强调的是,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它呼唤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又稳妥进行,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

 

最后,我们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重要的里程碑,但不是终点。2060年的中国和世界人类社会都还要继续发展,未来社会要靠未来能源的支撑,从未来能源的角度看,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双碳”目标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

标签:

相关文章

分享本站到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农产品市场网 备案号:京ICP证020160号(一)-5 chinashop.com.cn